关注宜春万象
“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南昌
国际在线江西消息(钟薇):在南昌市赣江北支扬子洲镇渔业村段,有一段由南向北豁然开阔起来的弯曲江面,因时常出现消失数十年的珍稀保护动物——江豚,而声名鹊起,被称为南昌的“江豚湾”。9月25日,由江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昌市委网信办、九江市委网信中心、上饶市委网信办协办的“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南昌启动。
由多家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的编辑和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将实地走访南昌新建区、九江湖口县、上饶余干县等地,多角度反映江西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以来三年间的工作进展、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
9月25日,采访团先后走访了多个禁渔点。新建区南矶乡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禁渔已有十年,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新建区联圩镇沿江村南昌市联圩镇渔民转产就业基地,鼓励渔民上岸转产转业,以产业发展保障生活,成效彰显;赣江北支扬子洲镇渔业村段南昌“江豚湾”,由于全面性禁止生产性捕捞,消失多年的珍稀保护动物江豚重现江面,已不再罕见。
据了解,“江豚湾”的形成,得益于国家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政策的红利。2020年初,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根据实施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政策要求,对赣江及抚河流域全面实施禁捕退捕。2020年5月1日起,赣江和抚河南昌辖区水域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对扬子洲镇以渔业村为主的,历经三百年以捕鱼为生的共605名渔民实施了退捕改制。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 贺登毅
对禁渔政策的坚决贯彻落实,“江豚湾”并非孤例。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鄱阳湖主湖区的南部,总面积333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赣江口—鄱阳湖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以及赖之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针对湖区违规垂钓、摸鱼等情况,南矶乡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大力实施禁捕禁钓。每天出动护渔队对湖区各水域不间断巡逻,去年八月以来共劝阻违规垂钓人员400余人次,劝阻摸鱼人员60余人次;联合区渔政中队、水警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处理违规垂钓和摸鱼人员60余人;在南矶乡大桥设立禁捕禁钓先锋岗,24小时对过往车辆人员存在违法捕鱼、违规垂钓的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全乡农家乐水产类食材进行检查,对可能存在非法交易的野生鱼进行查处。
联圩镇渔民转产就业基地 摄影 贺登毅
自鄱阳湖实行禁捕以来,新建区联圩镇立足资源优势,鼓励渔民成立农业合作社,以“入股分红+就业收入”的方式投资建设联圩镇渔民转产就业基地,把蔬菜种植打造成渔民们退捕后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联圩镇渔民转产就业基地是集生产加工销售、渔民就业创业、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基地和稻虾养殖基地,现已建成蔬菜基地1280亩,稻虾养殖基地约400亩。2022年,基地营业收入近900万元,实现利润约180万元,有效带动100余户村民就业。
随后两天,采访团将继续实地走访九江湖口县、上饶余干县等地,进一步展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探索与创新,呈现江西自然与人、国与家、义与利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